黃石市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簡介

黃石市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成立2019年,由16名博士組成研發團隊,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本實驗室緊密圍繞黃石市土壤污染機理研究、土壤污染生态風險評估與修複、沉積物環境與污染控制和流域生态過程與管理等4個研究方向進行攻關,解決高環境壓力下土壤環境質量改善和流域生态過程調控的技術障礙;并建立示範基地,示範研究關鍵技術的優化組合及推廣應用參數,為黃石市、湖北省乃至長江中遊地區的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一、土壤污染機理研究

方向負責人:吳樂知副教授。以黃石市等礦區為研究區域,開展土壤環境基準、土壤環境容量與承載能力、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污染生态效應和重金屬低積累作物等方面基礎研究。重點以重金屬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為研究對象,開展土壤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的形态表征和遷移轉化規律。

二、土壤污染生态風險評估與修複

方向負責人:王湖坤教授。在研究土壤污染機理和環境質量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根據相關評估原則、标準和方法,對土壤污染程度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定,科學評估土壤對生态系統和人類健康适宜程度,為改善黃石市乃至湖北省土壤環境質量提供對策和措施。建立野外實驗觀測基地和不同類型土壤污染模拟與污染控制平台;建設土壤—生物系統、土壤—水界面系統和微宇宙仿真系統;在重金屬污染修複技術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物理工程修複技術、化學修複技術、生物修複技術等研究成果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修複示範工程、形成成熟修複技術并推向市場,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

三、沉積物環境與污染控制

方向負責人:桂智凡副教授。研究營養元素(氮、磷等)和其它污染物在湖泊沉積物中的時空、垂向分布特征,以及在水體、水生生物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并對沉積物污染程度進行評價。根據沉積物不同類型污染特征,研發沉積物污染控制技術,提出沉積物環境改善建議。

四、流域生态過程與管理

方向負責人:尹發能教授。以典型流域為主要觀測研究對象,對流域生态系統水文、土壤、氣象與生物等要素進行長期觀測;研究流域生态系統結構、功能與過程,揭示高強度人類活動下流域生态系統演變的基本規律與機制。根據流域生态現狀,研發流域生态管理與修複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與治理方案,為長江大保護和美麗黃石建設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