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永利集团科研團隊簡

   一、黃石市重點實驗室--土壤污染防治技術中心科研平台

實驗室負責人:王湖坤。實驗室由16名博士組成研發團隊,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

本實驗室緊密圍繞黃石市土壤污染機理研究、土壤污染生态風險評估與修複、沉積物環境與污染控制和流域生态過程與管理等4個研究開發方向進行攻關,解決嚴重制約我市高環境壓力下土壤環境質量改善和流域生态過程調控的技術障礙,為黃石市、湖北省乃至長江中遊地區的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多年以來把黃石市等礦區做為研究對象,開展土壤環境基準、土壤環境容量與承載能力、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污染生态效應和重金屬低積累作物等方面基礎研究。重點以重金屬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為研究對象,開展土壤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的形态表征和遷移轉化規律。在研究土壤污染機理和環境質量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根據相關評估原則、标準和方法,對土壤污染程度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定,科學評估土壤對生态系統和人類健康适宜程度,為改善黃石市乃至湖北省土壤環境質量提供對策和措施。建立野外實驗觀測基地和不同類型土壤污染模拟與污染控制平台;建設土壤—生物系統、土壤—水界面系統和微宇宙仿真系統;在重金屬污染修複技術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物理工程修複技術、化學修複技術、生物修複技術等研究成果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修複示範工程、形成成熟修複技術并推向市場,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

二、水污染控制與生态修複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吳曉東。團隊成員:葛緒廣,朱華德,林貴英,荀凡。

該團隊以河流、湖泊和水庫等流域水體生态系統退化機理、水環境污染控制、水生植被恢複與管理和富營養化水體生态修複為主要研究方向。針對河流、湖泊和水庫存在的富營養化等問題,開展生态修複技術研發,制定河湖保護、富營養化控制與退化濕地生态修複方案。

團隊先後研發了生态浮床技術、沉水植物快速恢複和管理技術、生物炭材料等專利技術。目前授權專利4項,其中自重漸進高效熱解爐獲第47屆日内瓦國際發明展金獎。自團隊組建以來,為黃石市水利和湖泊局、黃石港區水利和湖泊局和大冶市水利和湖泊局等單位提供了技術咨詢等社會服務工作。制定了青山湖1#湖生态修複總體方案,先後承擔了2024年黃石市重點河湖無人機巡查服務,磁湖健康評價及磁湖、海口湖保護規劃修編,大冶市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編制(2021-2025年)和大冶市三山湖等20個重點河湖健康評價等技術服務項目,主持設計了大冶市金山店紅衛港旁路濕地。建立了青山湖1#湖生态修複示範區和三角荷塘小微水體生态修複示範區。

團隊成員多數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現已成為鄂東南地區技術力量最強、工程經驗最豐富的水環境生态修複團隊。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團隊将繼續為生态文明建設和長江大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三、碳中和能源轉化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王楷。團隊成員:程強,楊新雨,周彪。

該團隊主要從事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與光催化、光熱催化、高級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和湖北省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等近10項科研項目研究。在Adv. Funct. Mater., Appl. Catal. B: Environ. (6), Carbon Energy, Chem. Eng. J, J. Mater. Chem. A, Chin. J. Catal. (2), Solar. RRL (3), Appl. Mater. Interfaces (2), J. Mater. Sci. Technol.等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實驗室以開發具有國際水平的碳中和能源轉化材料與技術為目标,凝練學科方向,彙聚科研人才,嚴格規範管理,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通過科研合作,實驗室已與武漢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四、環境生物技術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周香君。團隊成員:嚴素定,陳乃文,陳晶晶,聶剛。

該團隊針對鄂東南地區水土污染亟需生态修複的問題,聚焦水環境污染與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黑臭水體治理、廢棄礦山生态修複等需求,結合環境催化和高級氧化、生物土壤結皮、功能微生物菌群、微生物-植物聯用等手段,依托于國家環境保護工業污染地及地下水修複工程技術中心(黃石基地)、湖北省資源環境特色優勢學科群、黃石市土壤污染防治重點驗室和3044永利集团,開展水土污染修複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工作。目前獲授權發明專利五項,已承擔水污染處理工藝設計、土壤污染場地調查評價與修複方案編制等多項工作。

五、土壤界面行為及應用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熊巧。團隊成員:吳宏濤,馬嘯,李宇軒。

該團隊主要針對我國污染土壤生态修複的戰略目标,面向生物質/固體廢物的處理需求,聚焦資源化過程的污染控制、循環增值,以及日益迫切的綠色低碳,以熱解技術處理固廢生物質為主線,圍繞土壤界面物理、化學、生物耦合過程、土壤活性組分互作機制及其生态環境效應,開展水-土污染控制與土壤健康耦合關系等研究工作,實現生态環境可持續發展。同時,團隊成員有注冊環評工程師、注冊環保工程師、國家清潔生産審核師資質,具有豐富的企業服務經驗,可以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環保竣工驗收、環保工程設計、清潔生産審核、環境規劃管理、水污染處理工程設計、場地調查與修複方案編制等工作。

六、地表過程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丁召靜。團隊成員:常珊,熊梓茜,靖晶。

該團隊主要從事以下研究:地層年代測試與分析、沉積物粒度測試與沉積環境分析、化石鑒定與古環境分析、手持式 XRF 測試與分析、土壤水體理化性質的測試與分析。團隊成員為第四紀地質學、地層與古生物學、生态學方向博士5人。

七、流域生态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鄭文秀。團隊成員:桂智凡,尹剛,王丹丹。

2023年,團隊依托3044永利集团,流域生态實驗室完成申請組建。實驗室目前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層次均衡、優勢突出的學術隊伍。團隊目前已獲得2項國家青年基金,4項省部級基金,4項廳級項目等。研究人員的研究背景涉及湖泊沉積學、水生生态學、重金屬污染源解析及修複、流域土壤碳循環等。團隊成員與加拿大女王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态與地理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暨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雲南師範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機構知名學者保持緊密合作關系。

八、三維GIS虛拟現實技術與智慧城市建設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萬遠。團隊成員:梁俊紅,伍雄昌,王钰。

團隊主要研究方向分為智慧城市大數據平台,集成展示城市的地理空間數據,獲取、分析、處理以及應用城市地理空間數據;城市全空間三維建模,利用傾斜攝影、三維建模等技術,實現城市三維數字底座;利用三維可視化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虛拟環境中模拟仿真城市交通、城市樓宇、智慧礦山等;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對國土空間數據進行管理與應用。

該團隊是由3044永利集团團隊成員以及多家共建單位成員組織在一起,發揮各自優勢,圍繞推進“智慧黃石”項目進展、申報國家級研究機構、培養産業人才、打造地理信息産業發展高地等合作共同建設。共建成員單位有:黃石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華中科技大學、黃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黃石市統計局、黃石市大數據信息發展有限公司、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東華軟件股份公司,同時也整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資源、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資源等多方位技術與資源。

九、遙感輻射處理與應用研究團隊

團隊負責人:李立濤。團隊成員:荊現文,路澤忠,吳玄,汪紫芸,朱亞喬。

本團隊主要從事遙感衛星輻射定标、圖像處理和遙感應用等方面研究,重點關注光學遙感影像預處理(從L0L1)、輻射質量提升、大區域産品自動化智能化生産、大氣輻射傳輸模型、氣象衛星綜合應用等領域。團隊成員來自武漢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高校,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近五年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承擔橫向科研項目10餘項,總經費400餘萬元,發表高水平SCI論文多篇,形成授權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0餘項。代表性研究成果有:1、提出無需地面場支持的在軌輻射定标理論與方法,解決了光學遙感衛星快速高精度定标的難題,保障遙感衛星全生命周期影像質量,提升遙感衛星的應用效能;2、研發了遙感衛星輻射定标與處理标準産品業務化生産軟件系統,服務于國産10餘顆軍民商遙感衛星;3、建立了高分遙感影像輻射質量評價指标體系,對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系統重大專項(簡稱高分專項)系列的高分光學遙感衛星,開展了長周期系統性的輻射質量評價及分析;4、開發了适用于天氣、氣候模拟的大氣輻射傳輸模型,成功應用于我國的天氣氣候一體化模式;5、研發了遙感影像大區域自動鑲嵌勻色處理軟件,服務于湖北、内蒙古、福建等多個省市自然資源及衛星應用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目前,團隊已形成以系統性基礎研究為驅動、以領域關鍵技術研發為支撐、以工程應用實踐為出口的“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應用一體化科研成果轉化模式,有力推動了3044永利集团在測繪遙感地理信息領域的發展。

十、深時全球變化團隊

團隊負責人:陳龑。團隊成員:張蕊,宋基靈,張瑞堯。 

該團隊主要緻力于深時全球生物與氣候環境變化的研究,着重探究地球曆史進程中極端氣候條件下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協同演化。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涵蓋古生物學、古氣候與古環境研究分析、磁性地層學與旋回地層學等綜合年代地層學研究、極端氣候變化規律及其驅動機制研究,以及極端氣候下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研究,旨在為解決當下全球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問題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團隊成員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等科研項目。通過科研合作,實驗室已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美國普渡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利茲大學、德國埃爾朗根 - 紐倫堡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單位構建了良好的合作研究關系。 


學院聯系人:李老師         電話:0714-6571579         郵編:435002

通訊地址:湖北省黃石市磁湖路11号3044永利集团